一、為什么“固溶處理”是耐腐蝕的第一道生命線
冷軋、焊接后,晶界析出Cr??C?,晶粒周邊出現(xiàn)“貧鉻區(qū)”,點蝕、晶間腐蝕風險陡增。
固溶處理把管件加熱到1000–1100 ℃(304典型1040 ℃),讓碳化物、σ相重新溶入奧氏體,隨后快速水冷“凍結”均勻組織——相當于給材料做一次“時間回溯”,把耐蝕性能拉回出廠狀態(tài)
。
判斷一次固溶是否“到位”:
二、尺寸與外觀——先過“肉眼關”
外徑、壁厚、橢圓度用三點式卡尺+千分尺抽檢,每批次≥10%,逐支記錄。
表面粗糙度Ra≤0.8 μm(衛(wèi)生級≤0.4 μm),不得有拉痕、軋折、氧化色;焊縫余高≤壁厚10%且最大2 mm
。
端口去毛刺、倒角1×45°,避免現(xiàn)場裝配割傷密封圈。
三、化學成分與力學性能——“身份證”+“體能表”
PMI(光譜)現(xiàn)場核對Cr、Ni、Mo,允許偏差按GB/T 11170-2008;碳含量>0.035%即可判定非L級。
拉伸試驗:Rm≥520 MPa、A≥35%(304典型值);壓扁至外徑2/3無裂紋。
硬度:固溶后HRB≤90,若偏高說明固溶不足或混入高碳料
。
四、四大無損檢測——讓內部缺陷“原形畢露”
| 方法 | 適用缺陷 | 壁厚范圍 | 優(yōu)點 | 局限 | 關鍵指標 | 
|---|
| 水壓試驗 | 貫穿性裂紋、砂眼 | 全厚度 | 100%在線、低成本 | 僅檢貫穿型 | 1.5×P設,保壓5 s無滲漏 | 
| 射線(RT) | 氣孔、未焊透、夾渣 | 2–50 mm | 成像直觀、可存檔 | 輻射防護、成本高 | 按GB/T 3323.1-2019 Ⅱ級合格 | 
| 超聲(UT) | 內部裂紋、分層 | ≥5 mm | 靈敏、可自動化 | 奧氏體粗晶散射大 | 平底孔FBH 2 mm當量 | 
| 渦流(ET) | 點蝕、表面裂紋 | ≤3 mm | 高速、非接觸 | 只能檢近表面 | 通孔?0.8 mm信噪比≥6 dB | 
五、現(xiàn)場快速辨優(yōu)劣——“三看兩測一聽”
看表面:固溶良好的管件呈均勻啞光,若出現(xiàn)亮帶+暗帶,說明固溶爐溫不均。
看切口:內壁應平整無“桔皮”,出現(xiàn)分層狀條紋→母材未充分再結晶。
看證書:隨貨附RT/UT膠片編號、水壓曲線、固溶爐批號,三者批次對應。
測硬度:便攜式里氏硬度計>200HL即預警固溶不足。
測鈍化膜:滴Mo?O?2?試劑30 s不變色,說明表面富鉻鈍化膜完整。
聽敲擊:優(yōu)質管件聲音清脆、回聲長;若沙啞沉悶,可能存在隱性裂紋或未熔合。
六、總結
固溶處理是“里子”,無損檢測是“鏡子”。跳過固溶,再華麗的拋光也掩蓋不了晶界的貧鉻裂紋;不做RT/UT,再便宜的價格都可能讓后期維護買單。牢記“先固溶、后檢測、再交付”,就能把劣質管件擋在工廠大門外,讓不銹鋼真正“不銹”。